最近,由網(wǎng)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《擇天記》正在熱映中,劇中小鹿飾演的陳長生是一個命格有缺陷的小伙子,預測活不過20歲。為了逆天改命,長生跟小伙伴們披荊斬棘,一步一個腳印克服種種難關。不過,長生最近似乎不大好,因為幾次三番的營救戀人,弄得自己“六感俱失”,雖然最近參悟了星圖找回了“神識”一感,但還是沒有找回“五感”,只能任人魚肉,著實可憐!拋開虛無縹緲的“神識”不說,你了解這“五感”是什么意思嗎?
什么是“五感”?說白了,其實就是我們經(jīng)常說的五種感覺: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和觸覺。有了視覺,我們能看到周邊事物長、方、扁、圓等一切形態(tài)和形狀、顏色、大小、多少、行為和外貌;有了聽覺,我們能聽到來自身邊的高、低、長、短等一切聲音;有了嗅覺,我們能聞得出周圍環(huán)境的香味和臭味;有了味覺,我們能嘗到苦、辣、酸、甜、
咸 鮮等各種味道;有了觸覺,我們能感知到周邊環(huán)境冷熱、滑澀、軟硬、痛癢等的各種存在。
不過,這“五感”雖然重要,但似乎都是外在的東西,怎么長生失去“五感”意味著走到了生命的盡頭,這說法科學嗎?
其實,我們對周邊事物的感知不僅僅是身體的外在表現(xiàn),更代表了身體內臟功能的興衰,在老祖宗著名的著作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中有句話,叫“有諸于內,必形于外”,也就是說,所有表現(xiàn)在外的東西,也必定有內在的變化與之相對應!人,本身就是一個整體,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“五感”俱失的情形,人體五臟必定也是受到了不少的損傷。這里說的“五臟”,包括“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”,這并不是西醫(yī)學上的五個臟腑,而是中醫(yī)理論之中化生和貯藏精氣,并能藏神的“神臟”,他們的職能雖各有所司,但彼此協(xié)調,共同維持生命進程。
在中醫(yī)的五臟理論中,肝主疏泄和主藏血,在體合筋,在竅為目,肝功能的缺損導致了視覺的缺失;腎主藏精,在體合骨,在竅為耳及二陰,腎功能的缺損導致了聽覺的缺失;肺主氣司呼吸,在體合皮,在竅為鼻,肺功能的缺損導致了嗅覺的缺失;脾主運化,統(tǒng)攝血液,在體合肌肉而主四肢,在竅為口,脾功能的缺損導致了觸覺的缺失;心主血脈,主藏神,在體合脈,在竅為舌,心功能的缺損導致了味覺的缺失。
這么看來,長生這次其實是五臟俱損,傷的還是蠻重的,基本上到達了“病入膏肓”的狀態(tài),等死得了...不過,電視劇里面還有一條定律能夠救活他,那就是“主角不死定律”,所以我們還是放寬心繼續(xù)往下看吧!(質控科 尹璇)
|